四海艺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四海艺苑 >> 浏览文章

网络文学热的“冷”思考
作者: 来源:光明网 浏览次数:1739次 更新时间:2017-04-22

  4月11日-12日,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论坛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研讨网络文学创作传播发展的新成绩、新情况、新趋势,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本文整理自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中南大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欧阳友权在会议现场的发言。 

欧阳友权在论坛现场发言



  中国网络文学的持续繁盛、高位运行令世界侧目,也让国人增添了许多文化自信。今日的网络文学,作品浩瀚如恒河沙数,作家方阵创历史新高,读者族群遍布世界各地。最新统计表明,截至2016年底,我国7.31亿网民中有文学网民3.33亿,其中手机阅读用户达3.04亿,文学网站日更新字数达2亿汉字,文学网页平均日浏览量超15亿次,网络文学及其产业链的年产值破5000亿。由网络小说延伸出的文化产品,带火了大众娱乐市场,也打造出“互联网+”的庞大产业。可以说,这样“巨存在”的现象级文学境况在中国史无前例,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作为文化资源大国的中国也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网络文学强国。

  网络文学繁盛的三大推力 

  网络文学能步入今日的“黄金发展期”,主要源于三种推力。

  一是政府引导。中国网络文学的良好走势首先得力于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支持,日渐形成了有利于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以后,网络文学界认真贯彻讲话精神,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网络文学发展的政策举措,使草根崛起、“赤脚奔跑”的网络文学上升为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方面,政策导向给予了网络文学更多的扶持和奖掖,如中共中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倡导“大力发展网络文艺”,采取“重在建设和发展、管理、引导并重”的方针,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以推动网络文学繁荣有序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协从2015年开始,分别开展“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和“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尝试为网络文学设置标杆,促进其走向主流化和经典化。另一方面,国家开展“净网”“剑网”等专项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加强网络文学内容和作品版权管理,规范网络文学市场秩序,优化网络环境,让正能量引领网络创作,使网络文学以其广泛的文学渗透力、娱乐吸引力和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翼。

  二是技术优势。互联网传媒的低成本、高频传和自由性,为传统的文学生产机制松绑,让文学的创作、传播和欣赏对每个网民敞开大门,这是文学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如果不是互联网,毕业于政法学院的唐家三少未必会开发自己的文学才华;南派三叔可能仍在干广告美工或国际贸易,如猫腻在“自述”中所说,他离开大学,“重回故乡于某处打工,首次接触电脑,发现自己有打字的天赋--这说的是打字很快。因为无聊,所以上网;因为打字快,所以泡论坛;因为口水多,所以编故事;因为当时无女友,想‘欺骗’文学女青年,所以故事编得极酸;因为文学女青年无数巨眼不识人,所以哀切之余,便只留下了些文字”。网络传媒让文学与互联网“联姻”,也让众多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得以“触网”,形成了网络空间的文学“人气堆”。

  三是市场催生。中国网络文学所开发的商业模式是文化经济的一个创举。由“付费阅读”起步的网络文学市场化运作,是激励创作、拉动传播、创新经营的最大推手,也是中国网络文学海量增长的经济支撑,给网络文学的成长壮大注入了经济驱动力。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增加了“网站”(或客户端)这个经营管理环节,这是世界其他国家所没有做到的。文学网站不仅是作品的聚散平台,也成为凝聚创作者、经营者和欣赏者的经济纽带,其所创造的IP转让、全媒体开发、多版权经营的产业链模式,让网络文学在产业化道路上一路狂奔。中国本土的汉语网络文学自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起步,从刚开始的“无功利”创作,到新世纪初的市场化探索,再到近些年来IP竞价版权模式,日渐形成从上游原创作品向下游影视、游戏、动漫、图书、演艺、有声、周边等产业链延伸的“长尾效应”,终于建立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走活了数字化时代的这盘“文学大棋”。尽管还存在网络盗版侵权、唯利是图、忽视社会效益等情况,但网络文学的商业运作为大众娱乐文化市场所带来的激活、带动、繁荣和规制作用,却不能不说是中国网络文学迅速崛起的一大动因。

  网络文学潜在的三大风险 

  首先是品质风险。网络文学最为诟病的是“量大质不优”“沙子多珍珠少”等问题。数量与质量落差巨大,海量的作品参差不齐、良莠并存,是网络文学能否被称之为“文学”的核心质疑点。网络上的好作品不少,但不太好抑或不好的“准文学”更多,时下的网络文学最需要的是品相的移形换步。网络文学更适于碎片化的大众阅读和快速浏览,与传统文学相比,“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显得更为突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网络写手笔耕不辍,“续更”可敬,每天可写数千字,但键盘上的运字如飞能成就“码字高手”,未必会产生精品力作。一个文学网站每天收揽百万、千万甚至上亿汉字的原创作品,但是可以沉淀下来、流传开来的作品能有多少?我们期待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正是当下许多网络作品的短板,同时也应该是网络文学创作要追求的目标。

  其次是套路风险。网络创作已形成许多套路,如打怪升级套路、玛丽苏套路、金手指套路,以及洪荒流、总裁文、宫斗文等等。套路是一种模式化,是叙事方式的固化,而模式化、固化恰恰是艺术创新之大敌。时下的一些网络类型小说因为“套路”之故,彼此雷同、自我重复的现象时有所见,同一类型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节奏、语言风格,乃至遣词造句习惯等都大同小异。如武侠小说总是离不开寻宝、复仇;玄幻小说一般都少不了异火、丹药、功法;修真类小说往往都是察灵感气、聚灵成丹、逆天成仙;而宫斗类型小说无非是后宫妃子勾心斗角,或绵里藏针害人于无形,或锋芒毕露手段毒辣,或与世无争清淡如水,却时时惦记天子心在何处……人物脸谱化也很严重,男主角总是逆境不屈,能力出众、英俊潇洒、妻妾成群;女主角无不美丽性感,红颜薄命,身边常配一痴情俊男,为其鞍前马后,甘心抛弃三妻四妾,与她共度一生。情节千篇一律,故事雷同撞车,人物跟风模仿,文笔互相抄袭,表现手法单调重复,已经成为一些网络小说不得不克服的创作短板。

  还有套路写作带来的审美疲劳风险。网络小说的求新求奇能满足昨天的读者,未必能满足明天的受众。一种新的创作模式、叙事套路刚出现时是创新,但这种模式、套路因袭多了就难免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甚至令人生厌。不断变化的阅读胃口需要有不断开拓的文学智慧和不断改变的艺术风格去满足,高明的作者应该知道怎样通过艺术探索让读者摆脱审美疲劳而使自己的作品保持长久的魅力

  网络文学未来的“三步走”策略 

  今天,我国的网络文学正步入“野蛮生长”后的战略调整期,这时候我们需要怎样的发展策略?

  一是慢下来。好作品,慢中求。与其日写万字让人一目十行却看过即忘,速成速朽,不如以“工匠精神”变“速度写作”为慢工细活的“精品创作”。

  二是沉下来。理性反思历史、现实和人生。“接地气”(贴近人民、贴近实际)、“架天线”(继承传统、学习他人)、“打深井”(沉入内心、深入生活),做到持身正、立心诚,在对人民生活的体察和历史文化的沉淀中,获得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和创作的源泉。

  三是静下来。即拒绝浮躁、抵制诱惑,追求长线效益而不是短期变现,争取大浪淘沙而留己。人类历史一个屡试不爽的事实是,文学只能靠品质才能传世,作家只能靠立得住的作品最终才能有立得住的“人”,只有创作精品才能在文学星空中留下你的星座。历史从来不看一个作家赚了多少版税,也不会看重作品的数量是多还是少,历史只看你为文学、为社会、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什么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在充满功利诱惑的浮躁语境中,网络创作尤其需要怀着对文学的敬畏与责任静心明志,守正创新。这样,当他面对巨大的网络文化市场时,就不会只顾眼前的苟且,而是能目视高峰、心向远方,凝神静气、落笔成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