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传承创新中展现蓬勃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更加重视文化、加快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号召“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提出“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文化自觉的鲜明体现
面对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新特点新态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新阶段新要求,我们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自觉意识更加强烈,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加从容地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始终将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作为不懈奋斗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建设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为完成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文化建设,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统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等,为不同阶段的国家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需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础。只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盲目跟风、不照搬照抄,才能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不断激发深层动力。
秉持开放包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在全球范围的接触和交流,为世界文化的多样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秉持开放包容,就需要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坚持守正创新。文化本身的特征属性和发展要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守正是前提,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坚守马克思主义之正,筑牢文化建设的灵魂内核;另一方面,创新是动力,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在传播手段和时代表达上符合人民意愿和时代要求,实现传统和现代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