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浏览文章

悠悠古都天津卫
作者:天津市 宁顺利 来源:中国百家文化网 浏览次数:5069次 更新时间:2017-08-09

  海河两岸的快速路,车轮卷起巨浪涛声,凸显出时代大动脉的联动气息。弯曲的海河穿城而过,它宛如一面城市的镜子,优雅得把两岸错落有致的楼宇,收拢在自己的胸怀。游轮过来了,撕破河面上的城市画卷,涌起层层浪花,拍打着石砌的堤岸。通彻透明的观光游轮里,讲解员用她那甜美的音调,向船舱里的游客,叙说着两岸洋楼人家,那渺如云烟的民国往事。

  天津,人杰地灵的福地,“五大道”不论帝王皇室宗亲,与那叱咤风云诸多的历史人物,都曾经纷至沓来汇聚天津。今人可以寻访“五大道”,追踪先人的足迹,那里蕴藏着蚀骨刺心的故事,积淀着历史深厚的文化。沉甸甸的人生与辉煌的时代业绩,令人扑朔迷离,唯有哲学家的思想能分辨,是与非。

  翻开近代文化史册,天津小站稻米的开创人——徐光启,天津的百姓一直缅怀着他的功德!

  清代天津诗人周焯,在《葛沽》一诗:“水车灌井疾于彀,少妇携梨健似男。莫讶此乡风景别,迩来何处不江南。”这首稻苗映绿、水车辚辚的田园美景,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为民勤政的楷模见证!

  徐光启,明代上海人。崇祯初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参机要。曾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学天文、算法等,尤精历法农学,是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科技知识的官负。在他从政经历中,以发展农业和编定历法,贡献最大。而其发展农业的实践,是在天津取得的成就。

  徐光启鉴于明代朝政腐败,民生凋敝,为拯救百姓于水火,于万历十一年到达天津,选定葛沽购田二十倾,开荒试验。创“围田”之法,“拉荒洗碱”工序,种植水稻。在插秧前的耙地,要“旋抄旋耙,旋耙旋莳”,可使水田“燥湿和均,浑水澄泥。”对秧苗有壅培之利。

  徐光启不仅引种南方水稻,取得了成功经验。他还体察到,北方受蝗虫危害及大,观察到百姓餐桌,以食蝗虫佐餐。也观察到沿海洼地,水泽草丛是蝗蝻繁殖之地,于是组织村民割除涸泽杂草根治,达到灭蝗防灾的效果。古代没有杀虫剂,蝗灾还是很多。他提倡种甘薯备荒,甘薯耐旱适宜北方种植,甘薯之根深藏地下,即使茎叶遭蝗虫破坏,其根仍能生长,果实腹饥。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他从福建引甘薯于上海种植,再北移天津。在他经营水稻地区,遂多种甘薯,后逐渐推广至武清县。

  徐光启先后四次到天津,终于把昔日葛沽的盐碱荒滩,改造成万亩良田。他的屯田经验均收录在,自己撰写的《农政全书》中。

  人生百岁固有一死,身为明代朝廷官员,不为享乐,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他一心为民造福,乃至他高大的形象能青史留名。四百多年过去了,也许他的墓碑都无处寻觅,可他的爱国爱民的情愫,却永远系连着天津百姓的心坎。

我燃着了一支香烟,走到阳台上,望着金钟河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过往车辆,思考着我解不开的问题。一个政党一个朝代的覆灭,无不与腐败关联,所万幸的是,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有着敢于碰硬善于碰硬的本事,及时的揪出隐藏在党内、军内的大老虎,只有这样的共产党,才能坐稳江山。我们党也有一心为民的徐光启那样的好干部、好党员: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等。那些腐败官员,为何对金钱如此贪婪无厌呢?

这让我想起儿时的一则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常年在海河上捕鱼,一天夜里,他做7一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道士告诉他,岸上的老槐树对直的河心处,河底藏有一口带金链的金钟。你用铁锚钩上金链,只能取三环,千万不要贪心,否则你命休矣,渔夫醒来,开始不相信。贫穷让他向往着富有的生活,抱着半信半疑的心里,第二天买好祭拜神灵的贡品,烧香上供一番祭拜。子夜时分,他带上锋利的斧子,划船至道士指点的河心。抛下锚链果然觉察锚链有了分量,他紧张兴奋地使劲往船上拉,巴掌大的金链环裸露出水面,在月光的照射下,金链闪烁着光泽,他忘乎所以地一个劲的往船上拉着。蓦然,他想起道士的忠告,停下

手,望着船上黄澄澄的金链条,数数已有七八节了。心里暗忖:“老道说三节,现在都七八节了,不也没事嘛?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再拉上三节凑一个整数。”想到此他又使劲的往上拉了三节,手举起锋利的斧子,忽然又悬在半空停下,舍不得往下砍。嘴里喃喃地说:“再拉上三节,我一定停下。”他拉呀,使劲地拉,金链条却纹丝不动,正当他百思不解的时候,河水瞬间涌起小山一般高的巨浪,猛然吞没了木船,紧接地动山摇,海河的东岸裂开一道口子,河水如万马奔腾,震撼着大地,恶浪淘沙朝着东方狂奔!

  翌日,风平浪静,一条大河就如此诞生。后来两岸的百姓,为教育下一代子孙,把这条大河命名“金钟河”。

我土生土长在这座悠悠古都天津卫,如今,这条名存实亡的河,早已经修建成繁华的马路。  传说中的故事,有它的教育意义,会给读者更多的思考。



上一篇:聆听“叶曲”
下一篇:G20峰·杭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