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浏览文章

永远的敬亭山
作者:安徽省 潘家定 来源:中国百家文化网 浏览次数:3412次 更新时间:2017-03-30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又一次去了久违的敬亭山。
  敬亭山,横亘在宣城的北郊,属黄山的支脉,绵延数十里,主峰名一峰,海拔400余米,山不高也不大,但却不可小觑,自唐大诗人李白来此之后写下《独坐敬亭山》一诗后,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浅吟低唱,真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宣城人很为此而骄傲,凡沾上边的,都喜欢冠以敬亭山名号,诗社曰“敬亭山诗社”;作协的刊物名《敬亭山文学》,连山下的居民小区,像“敬亭苑”、“敬亭春晓”等也带上敬亭二字,使其平添几分韵味。
  天公偏偏不作美,入冬以来一直是细雨绵绵,阴冷阴冷,又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雾霾,及至到山门前,整个山体几乎全被包裹着,百步之外不见一物,我的心不禁泛起嘀咕,在这样的裹夹之下,敬亭山抑或昏昏欲睡,抑或失去了昔日那俊秀的姿容,莫不要有虚此行了。
  山道依然是青石铺就,古昭亭牌坊愈发沧桑,可能因为天气的原因,层层而去的石阶幽暗深邃。但令我始料未及的是行人络绎不绝,欢笑声不绝于耳,从口音听大多是外地的游客,尤其那些年青男女充满兴奋和激动,与我原想的冷清寂寥大相径庭。虽然是初冬时分,山谷中红枫一株株英姿勃勃,那倒影似乎要把擦身而过的山泉染个透,翠竹依然夹道而立,杆杆满是春天的勃发,伴着石阶一路蜿蜒而去。行不多时,我竟微微冒出汗来,正好有一拱桥,我倚在桥栏上,随意望去,山林中虽有疏疏的落叶,但半人高的灌木丛依旧夏天郁郁葱葱,冬天的脚步似乎未能踏进这里,再细细听去,林中成群的鸟儿或在穿梭,或在鸣叫,浑然是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山道上,一对年轻的夫妇正带着孩子,往桥上走来,母亲一边望着孩子,一边背诵着这两句李白的诗,孩子学着妈妈,囫囵吞枣的跟着读。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回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其文脉久远,素称江南诗山。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就写下了“兹山亘百里,合背与云齐”的诗句,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唐天宝十二年秋,李白第一次游历敬亭山,独坐敬亭山的拥翠峰,在离开长安只身漂泊十年后,诗人倍感孤独和困惑,为寻求心灵的栖居地,在与大自然的久久对视中,诗人让无言的敬亭山成为心曲的最佳聆听者,写下了这首名传千秋的诗作,敬亭山遂声名鹊起,饮誉海内外。继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王维、李商隐、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汤显祖、施闰章和梅清等历代名家,相继以生花妙笔,为敬亭山吟诗写赋,绘画作记。陈毅元帅1939年路过敬亭山,在戎马倥惚之际,挥毫赋诗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据统计,历代吟诵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计。李白一生七次来宣城,两上敬亭山,留下了42首诗作,敬亭山的一草一木都有着他的足迹,青峰翠谷之间处处回响着他那天籁般的诗音。
  我的眼睛忽然一亮,一片青油油的茶园与石阶并肩,已悄然铺至悬崖峭壁下,在浓雾的浸袭下,茶树苍翠欲滴,丝毫没有冬天萧瑟的痕迹。记得在山门口时见过茶园,当时并未介意,没想到竟与我们一路同行,已快铺至山顶上,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敬亭绿雪,为敬亭山的一绝。春天里的新茶形如雀舌,泡在杯里,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历史上曾为贡茶,现在山的南面建有敬亭山茶厂,每年的茶叶远销海内外。上山的路上,就有一座茶楼,可惜因为我急于往山顶攀登,为能小憩品茗。顺着茶园望去,苍松掩映中,一座楼阁凌空而起,气势恢宏,及近一看,“太白独坐楼”五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这就是李白当年登临眺望处。它背倚拥翠峰,前为全山的最开阔处,敬亭山迤逦的峰峦,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建设力度,先后复建和新建了古昭亭坊、太白独坐楼、望江亭、先贤祠、虎窥泉和翠云庵等大小景点十几处。“太白独坐楼”虽刚刚落成,但楼前的平台上,满是拍照的游人,不少人还饶有兴趣读着大门两则柱子上的长联。
  又是一阵大雾袭来,通往名一峰的山脊上游客川流不息,我无暇再往峰顶而去,沉在重雾中的敬亭山,我已领略到其深处绿色葱茏的盎然生机,品味到它那历久不衰的诗歌文化魅力。我想,高高的名一峰上,孤云虽然远去了,但敬亭山脚下的敬亭湖、宛陵湖却碧波荡漾,一往情深,如练的水阳江初衷不改地依恋着这片土地,浇灌着两岸的如画江山,古老的江城早已不仅仅是“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是到处莺歌燕舞,旧貌换新颜,正以日新月异般的速度崛起在皖东南,继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又进入国家文明城市题名行列,新近又悉一个激动人心的喜讯:它已被命名为“中华诗词之市”,创安徽省唯一。
  虽然浓雾依然,但我觉得这哪里是雾,分明是披在敬亭山身上洁白柔软的层层纱巾,把千年诗山装扮得如梦如幻,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秀美和飘逸,那诱人的魅力一如海市蜃楼,令我如痴如醉,久久无法挪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再一次想起这两句诗。



上一篇:论思想
下一篇:淡之美 静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