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艺理论 >> 文学理论 >> 浏览文章

创新是文学艺术的生命
作者:范垂功 来源:文艺报 浏览次数:4590次 更新时间:2017-07-20

创新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生命,那么文学艺术创作如何实现创新呢?文学艺术创作要在生活辩证法中张扬社会积极因素;要在生活辩证法中弘扬创造进取的奋斗精神;要抓住独特不放;要挖掘传统文学艺术的思想;要学习各国优秀文学艺术。创新使文学艺术获得超越价值、存在价值、审美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再次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如何理解其深邃内涵呢?

文学艺术超越价值的获取,必须创新。文学艺术既根植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文学艺术的超越价值,主要表现在根植于现实生活的文学艺术又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巨大创造性上。马克思在谈到英国伟大诗人弥尔顿创作《失乐园》时指出:“弥尔顿出于春蚕吐丝的必要而创作《失乐园》。那是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马克思灵巧地将文学艺术创作比作春蚕吐丝。作者凭借自己的天性,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原材料(“桑叶”)通过选择、缀合、抒写、放大、提炼、升华、想象、创建等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了巨大的创造性,出现了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蚕丝”)。这表现在《失乐园》中,史诗取材于《旧约》故事,汲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想象、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营造了一个既根植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超越现实生活的新天地。作品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文学艺术作品如果失去超越价值,就没有文学艺术本身了。就像只有桑叶没有蚕丝,只有面料没有服装,只有砖瓦石块没有高楼大厦一样。而超越价值实现,是文学艺术家凭借自己的天性,根据现实生活,发挥创新精神的结果。

文学艺术存在价值的获取,必须创新。文学艺术是独特的精神产品,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一般物质产品,合格,就有存在价值;而文学艺术作品,只有那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才能激励人们的审美活动,从而产生社会效应,获得存在价值。而那些简单复制日常生活现象,缺失创新,缺失诗意,读者得不到激励,得不到感奋,反而使人心灵困倦、精神萎靡的作品,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销声匿迹。为什么精品力作能够获取久远的存在价值呢?精品力作,能够创造性地栩栩如生地展现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中的思想情感,因而能伴随人类长存。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虽然以神话的形式出现,但它磅礴的抒情风格,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乐观、进取、自信精神。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通过回忆、联想,发掘了人们的心灵世界的新大陆,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西方知识分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孤独、烦恼、绝望的世纪病。写作《初学者可见》,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作家安妮·泰勒,在烦恼绝望加深、动物性张扬、生存价值消解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语境下,热情地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人们乐观进取的奋斗精神。由于这些作品开创性地活生生地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中人们的思想感情,因而将与世长存。

文学艺术审美价值的获取,必须创新。文学艺术有种种价值,诸如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等等,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价值,文学艺术作品用自己凝聚的艺术美,以强大的能量,使人们心灵振奋、震撼,同时接受其滋补、提升,向着全面发展的新人进发。但美有个突出特质,这就是新颖。由于新颖,美才能深入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心灵振奋、震撼,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接受其滋补、提升。歌德论及文学艺术美时提及:“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是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地发挥,从而使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可见,文学艺术如果热心于老生常谈、人云亦云,就失去了独创性,失去了新颖性,也就失去了文学艺术基本价值,即审美价值,而文学艺术一旦失去审美价值,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诚然,创新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生命,那么文学艺术创作如何实现创新呢?

文学艺术创作要在生活辩证法中张扬社会积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论及创新强调:“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在古代东方人们早就珍惜人生辩证法中的社会积极因素。《周易》说:“一阴一阳为之道”,“生生之谓易”。是说,事物对立因素的存在及其相互作用,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内容,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内容是新事物不断生成。中国当代的一些杰出作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生动展现了人生辩证法中的闪光素质。刘醒龙的《天行者》吟唱了将现代文明播撒到偏远角落的民办教师们的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毕飞宇的《推拿》展现了残疾人以震惊世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追逐获取尊严的自由。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书写了一颗高贵的少女灵魂在农村巨变中的惊悸、锻造、作为。

文学艺术创作要在生活辩证法中弘扬创造进取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的文艺要“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众多思想家,如亚伯拉罕·马洛斯、戴尔·卡耐基等等,通过大量事实,得出雄辩的结论:现代人用创造进取的积极人生去超越烦恼绝望的消极人生。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写道:“创造性的生活就在今天,就在有着头痛、有着烦恼和灾难、有着欢乐和满足的今日世界之中”,“积极创造的生活跟孤独的情形势不两立。”因此,他希望人们“进入创造的日子”。我们有不少作品,主人公在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展现了创造进取的奋斗精神。季栋梁的《上庄记》、肖建国的《轻轻一擦》、范小青的《厨师履历》等等主人公们,不断历经烦恼绝望的袭击,但他们用主动进取、积极创造的奋斗精神战胜了种种艰难困苦,迎来了充满阳光的胜利。

文学艺术创作要抓住独特不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论及创新强调:中国文学艺术家要“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共同本质认识的指导下,继续研究事物的特殊性,就会避免认识的僵化、教条,而使认识不断运动、发展。这是辩证法活的灵魂。列宁的《哲学笔记》中写到:“绝妙的公式:‘不只是抽象的普遍,而且是自身体现着特殊、个别东西的全部丰富性的这种普遍’(特殊的和个别的东西的全部丰富性)!好极了!”列宁为什么对体现丰富的特殊性的普遍性赞不绝口呢?“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

文学艺术创作要挖掘传统文学艺术的思想艺术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论及创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我们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遗产,发掘其精华,会拓展文学艺术创新的重要空间。如,西方现代叙事方式虽然有重大革新意义,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缺陷,恰恰在这些方面,中华民族传统文学艺术有着众多优长。西方一些心灵化叙事作品,赤裸裸地干巴巴地直抒胸臆;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学则强调“神与物游”,我们的众多心灵式叙事作品,情思与物象融会贯通。西方一些散文化叙事作品使人感到烦琐、暧昧和漫无目的;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学则强调“形散神凝”,形要丰富多彩,蕴涵神,神要集中概括,统帅形,我们的众多散文式叙事作品,意蕴通达,驳而不杂。西方一些意象化叙事作品,用表象揭示人生哲理,常常显得牵强、庸常、拙笨;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学则强调“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我们的众多意象式叙事作品达到贴切、灵巧、生动的境界。

文学艺术创作要学习各国优秀文学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强调:“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东汉以后传入的印度文化,汉唐时期输进的西域文化,宋元以后吸收的阿拉伯文化,五四以后引进的西方文化,都助推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新时期以来,具有丰富革新意义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大量引进,对于我们开阔视野、创新文艺,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现代叙事方式的引进,我国作家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的运行趋势,对西方现代叙事方式热情引进,认真进行民族化改造,丰富发展了现代叙事方式。

创新使文学艺术获得超越价值、存在价值、审美价值,从而获得艺术生命。愿文学艺术家通过张扬社会积极因素、关注奋斗精神、挖掘传统文学艺术精华、学习各国优秀文学艺术等等方式,不断拓展创新的广阔空间,以创作出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