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文化自信:文艺“新时代”的重要标识
作者:张德祥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浏览次数:6346次 更新时间:2017-12-07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判断。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时代!

“新时代”会对文艺带来哪些影响?文艺应当怎样适应“新时代” ?或者说,文艺应当如何表达新时代的中国?这是文艺面临的新课题。

“文变染乎世情” 。文艺最能体现时代风气。文艺既是时代所赋予,又是时代之表达。实际上,文艺的时代精神,就是文艺对时代的回应与表达。回顾百年来中国文艺走过的历程,就会清楚地看到文艺在不同时代的主题、精神与姿态,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文艺与“新时代”的关系。

上个世纪的“五四”时期,也就是一百年前的今天,文艺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国的贫弱与落后,文艺发出了时代的先声,其主题是“人”的唤醒与个性解放,揭出病苦,引起疗救,不惜刺痛国民的神经,以唤醒麻木的灵魂, 《呐喊》 ,就是先觉者的声声呐喊,就是暗夜里的民族精神“灯火” ;进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左翼文艺运动蓬勃发展,其主题是“民族”唤醒与民族解放,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唱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怒吼,唱出了救亡图存、浴血抗战的时代强音;延安文艺座谈会,开辟了“人民文艺”的时代, 《小二黑结婚》 《白毛女》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作为主人公走进了文艺世界,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新的文艺;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随着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主义激活了中华民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建设新中国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一个古老民族焕发了青春, 《青春万岁》 《创业史》就表达了那个时代“创业”“创世”的理想与激情,后来人们把那个年代叫做“激情燃烧的岁月” 。毫无疑问,那是一个“大我”的时代,文艺为那个时代留下了形象记忆,传达了一个历尽磨难的民族翻身解放、扬眉吐气的豪迈心情,表达了一个古老民族创造一个崭新的理想社会的理想主义。但是,超越实际生产力的理想主义最终是力不从心,还必须从理想主义回到现实主义;改革开放,这是一次实事求是的再出发,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时期” ,解放思想,改革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中国社会再一次显示出无限活力,新时期的文艺更是空前繁荣,繁花朵朵,竞相开放,直面现实,呼唤改革, 《乔厂长上任记》 《新星》 《平凡的世界》 ,紧扣时代脉搏,传达人民心声,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向前发展,文艺又一次成为时代风气的先声。当然,也无须讳言,随着市场化、商品化的发展,随着资本介入文化产业以及世界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文艺也遇到了种种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艺要回应和表达这个新时代,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个“新”字,需要从历史纵向和世界横向两个方面看中国的新方位、新思想、新方略、新使命。

一、从历史纵向即时间坐标来看,这个“新” ,就在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经历的三个历史阶段,今天的“新时代” ,就是进入到“强起来”的历史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因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这是历史发展内在逻辑的必然要求;同时,我们必须准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文明进步要求。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就是时代的使命,时代的使命就是文艺的主题。

二、从世界横向即空间坐标来看,这个“新” ,就在于中国的发展进步对世界产生了新的意义。“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呼唤主人公意识。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价值导向,是“新时代”在“世界”层面的使命与担当,同样也应当是文艺的时代主题。

从历史纵向与国际横向交汇的坐标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新时代”的新方位、新内涵、新使命。这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合为时而著” 。文艺,只有热切地呼应时代,回答时代,才能与时代共振,也才能为时代所标举、所标志。那么,文艺怎样作为,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

在我看来,“文化自信”是文艺进入“新时代”的必备条件,或者说,是“新时代”文艺的必要素质。可以说,没有文化自信,文艺就无法适应新时代,无法回应新时代,更难表达新时代。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需要文化自信的时代。新时代的使命需要文化自信的凝神聚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不仅写进了十九大报告,而且写入了党章。可见,文化自信之于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应当是“新时代”重要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文艺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品质、成色、气象如何,直接影响着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导向。如果文艺不能完成文化自信的自我提升,就不可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没有文化自信,为什么就写不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因为文化自信是根、是本、是魂。没有根本,何以繁茂?没有根本,就不可能有活的生命,自然不可能有骨气、个性和神采。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气” ,是生命本体之元气。有根有本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生气,有生气才有“气韵生动”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 ,刘勰说“情与气偕” ,韩愈说“气盛言宜” 。可见,气,文之帅也。孟子的文章为什么大气磅礴?夫子自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何谓养气? “配义与道” ,就是回到正义、正道、正念,回到最初的良心本心,说到底,就是回到根本,培元固本。所以说,文化自信,就是接通根脉,涵养文化元气。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底气,就不可能有“气韵生动” ,只能拼贴出一些没有生命的“僵尸”作品。去年上映了一部巨资打造的所谓“大片” ,把中国神话元素、历史背景、华丽场景以及众多当红明星拼贴在一起,制造了一场大战,除了场面宏大之外,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符号,却把两个到东方偷盗的西方白人塑造成拯救中国人的大英雄。虽然媒体对这部大片大加褒扬,遗憾的是,观众并不买账。因为该片没有给人们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新思想,贩卖的无非是西方拯救东方、白人拯救世界的老掉牙的文化逻辑。这种缺乏中国文化自信、缺乏文化主心骨的东施效颦的文艺套路肯定是过时了,无法适应新时代。相反,今年上映了一部开始并不被市场看好的作品,引起了观众的热捧,创造了票房奇迹。为什么?因为这部作品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与道义担当,表达了中国人的尊严。实际上,什么样的作品能够适应新时代,观众已经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彻底告别那种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的文化自卑主义,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艺的底气,堂堂正正走自己的路。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中国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中国,也不是半个世纪前的中国,更不是一个世纪前的中国。那种被列强任意欺凌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不能再以老眼光、老角度、老观念看中国,而必须从新时代的新方位看中国。文化自信,是这个新方位中的应有之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新时代的文艺,应当是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是文化自信的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