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学对外交流形成新格局
作者:王杨 来源:文艺报 浏览次数:5035次 更新时间:2017-10-14

当今时代,中外文学的互译和交流前所未有地频繁。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中国作协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和深化各种形式的中外文学交流,形成了层次分明、点面结合的新格局。5年来,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以更为自信的姿态站立于世界文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5年来,“请进来,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外文学交流的常态。作家互访、交流文学创作,开展文学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中国作协对外交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作协也积极搭建对外文学交流平台,丰富文学交流的内容。上海国际文学周、上海写作计划,青海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西昌国际诗歌周、成都国际诗歌周等活动都产生了良好影响。江苏省作协成立“中国泰州秋雪湖国际写作中心”,陕西省作协设立了陕西作家文学作品译介计划,云南省作协与湄公河沿岸国家作协共同发起设立了“湄公河文学奖”等,都促进了国内外作家的深层交流和互动。

除了将国外作家“请进来”,中国作协还通过举办文学活动、参加国际书展、拓展交流渠道等具体而持续的活动,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中国作协拓展与欧美及周边国家的文学交流渠道,近年来实现了与南非、毛里求斯、冰岛、西班牙、英国、加拿大等过去交往较少的国家的友好交流。2015年,在李克强总理出访拉美期间,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率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功访问哥伦比亚和秘鲁,在波哥大举行“中国—拉丁美洲人文交流研讨会”,不仅沟通了两国人民的心灵,也为中拉的务实合作奠定了人文基础。

继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后,中国作家越来越多地在国际性书展上集中亮相。2012年的伦敦书展,中国是主宾国,中国作协组织了30多位来自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作家及旅居海外的华人作家参加了40多场文学交流活动。2015年的美国书展、2016年的罗马尼亚高迪亚姆斯国际书展上,中国作家都作为主宾国的文学代表,与各国作家展开交流,与国外出版公司签订外文版出书协议,向世界出版界和读者更好地展示了中国当代作家和中国当代文学的风貌。

在持续的对话和交流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文学,加深并扩展了对中国文学、文化乃至社会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作协为促进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做了一系列切实具体的工作。比如,组织实施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译介工程等,举办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翻译工作坊和国际写作营,与相关部门联合主办“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国际翻译大赛”,《人民文学》杂志相继推出英、德、意、法、俄、西、韩、日等外文版,中国作家与外国翻译家和主流出版机构的合作正在日益深化。

随着中外作家交流日益增多,中国作协逐渐建立并发展有长效机制的文学交流平台——文学论坛,以促进交流形式更加多样,交流内容更加丰富,交流水平不断提高。在2013年举办的第二届中澳文学论坛上,中澳作家就“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性”、“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文学的本地化与世界性”等主题进行研讨。第二、第三届中西文学论坛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举行,围绕“女性文学写作”、“文学的社会责任”等话题进行讨论。2015年举行的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上,来自中韩日的33位作家围绕“现实生活与创作灵感”展开对话交流。2016年举办了第四届中法文学论坛;2017年举办了首届中葡文学论坛、首届中瑞文学研讨会和中国、丹麦文学论坛。此外,中国作协还陆续与意大利、俄罗斯、美国以及阿拉伯世界等国家和地区合作,举办了不同主题的文学论坛,增进了文学交流互鉴。

为了推动华语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壮大,中国作协采取多种形式,继续深化与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文作家的交流。5年来,多次举办文学对话活动。比如,2013年分别在深圳和惠州为港澳作家举办研修班和文学创作研讨会;邀请台湾闽籍女作家赴福建参加文学交流,邀请台湾青年作家参加延安鲁艺之旅、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等活动;举办了多期两岸青年作家参加的散文创作研修班、作家研习营、作家研修班和青年文学会议等,进一步探讨两岸合作培训作家模式,推动两岸作家作品互相出版。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刘慈欣等获得雨果奖……中国当代文学和当代作家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这也说明,写出好作品才是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化潮流中站稳脚跟的关键。相信作家们会写出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为丰富世界文学宝库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