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中国特色文化建构的新境界
作者:冯鹏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浏览次数:2812次 更新时间:2024-03-1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塑造自身发展道路与前途命运更基本、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文化主体意识和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造性地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更新发展引领了更为光明的历史前景,历史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文化建构的新境界。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中国特色文化建构新境界的重大意义,深入把握这一思想所展现的中国特色文化思维新高度、文化道路新气象和文化格局新图景,将有助于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开拓中国特色文化思维的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以及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交流交往交锋的时空特征,能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揭示中国特色和民族复兴的文化本质,深刻阐发中国特色和民族复兴的文化使命,深切展现中国特色和民族复兴的文化格局,进而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崛起,既激荡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也呼唤着我们党充分展现具有时代高度的文化思维及其建构力量。

  面对新的时代特征与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深刻揭示我们党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深刻揭示我们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为我们党能够在更高的理论思维界面上实现中国特色的文化建构提供了“最大法宝”。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以大历史观和正确文明观展开对中国特色和民族复兴具有文明自信和时代引领意义的创新建构,从而创造性地开拓了我们党文化思维的新高度,时代性地生成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优势。

  “两个结合”筑牢了我们党文化自觉的历史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作为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而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坚持“两个结合”,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导,也为我们党能够以自觉的文化思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植了历史根基。

  “两个结合”打开了我们党文化自立的创新空间。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思想解放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百年历史,就是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的奋斗历程,究其根本,就在于我们党找到并遵循了“两个结合”这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坚持“两个结合”,让我们党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上彻底超越了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也为我们党能够以自立的文化思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创新空间。

  “两个结合”奠定了我们党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中华民族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最伟大的历史成就之一,就在于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锻造了先行先觉、担纲担道的革命先锋队的同时,又推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精神上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而深刻地唤起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既是这一历史进程及其伟大成就最为深刻的理论反映,也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上引领并塑造了这一历史进程及其伟大成就。坚持“两个结合”,不仅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也让我们党的文化思维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力量,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有了守正创新的坚实基础,让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有了和而不同的鲜明特性。

  塑造中国特色文化道路的新气象

  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并不断塑造其新的时代气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必然要求,也决定着中国特色的文化建构能否展现强大的现实感召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牢牢掌握党的文化领导权去引领并保证中国特色文化建构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去把握并彰显中国特色文化建构的根本立场,坚持以激发全党全民族文化使命去开拓中国特色文化建构的创新前景,从而历史性地塑造了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新气象,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大的实践力量。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把牢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能够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前所未有的前瞻性和力度坚持和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从根本制度的高度阐发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守正创新中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和与时俱进,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反映、表征和塑造时代精神、文明灵魂和人类共识的前导性、引领性功能,从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进一步坚持了党的执政地位、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确保了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彰显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坚定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明的雕塑者,也是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建设者和践行者。人民群众的历史奋斗、实践智慧和情感指向,既支撑和维系着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又同时为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所塑造和引领。新时代以来所展开的中国特色文化建构历程,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主线,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既展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境界,也阐明了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价值根基、价值导向、价值承诺。坚定人民立场,增强文化原创能力,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精神生活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既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化建构能够展现更新更高的时代气象提供了最为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创新前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最鲜明的写照,也是蕴含在中国特色文化建构实践中最深刻的感召和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根本底蕴,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根本路径,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根本气象,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更加自信地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更加自觉地展现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的大格局大气象,更加自主地及时解答文化建设的时代新课题,更加自立地推进党的文化创新成果的体系化、学理化,更加自省地从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中汲取创新智慧,从而以深切的历史担当彰显了我们党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前景。

  展现中国特色文化格局的新图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历史选择,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合理发展道路与前途命运的文化格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去揭示中国特色的文明特征,以世界历史的开阔眼光去阐发中国特色的文明追求,以人类解放的价值关怀去把握中国特色的文明承诺,从而深刻地塑造了中国特色的文化格局和天下情怀,为人类文明的更新发展展现了不同于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及其现实表现形态的新图景。

  第一,彻底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忠实继承者、坚定实践者、创新开拓者。在百余年奋斗中,我们党不仅从未停止对社会主义新文明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批判和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实践及其观念建构长期面临的复杂历史与思想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两个大局”深刻呈现的全新历史处境和文明变革趋势,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创造及其历史底蕴,创造性地展开对人类文明本质及其历史创造的深刻阐发,为当代世界彻底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及其等级论思维方式实现了一次深刻的范畴性奠基,也深刻地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意义。展开来看,这一思想深入揭示人类文明在本质上所具有的多样、平等、包容的根本属性,深刻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及其文化霸权主义,展现了当代中国在人类文明本质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和思想立场;这一思想深入诠释人类文明在互动关系上所具有的交流、互鉴、共存的根本特征,深刻批判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错误思潮,展现了当代中国在把握和处理文明关系问题上的本质追求和实践格局;这一思想深入阐发人类文明发展需要遵循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根本原则,深刻批判历史终结论和反全球化思潮,展现了当代中国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合理路径的根本承诺与积极建构。

  第二,全面消解西方现代化模式弊端。现代化尤其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在推进人类文明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构成了多样而巨大的“赤字”或困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去把握和塑造人与世界的关系,深刻揭示中华文明在把握和塑造人与世界关系上所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从整体上消解西方现代化模式所造成的生态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仰赤字与和平赤字等提供了创造性解决路径。展开来看,在生态赤字的消解上,中国特色的文明塑造实践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发展赤字的消解上,中国特色的文明塑造实践推动着我国全体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治理赤字的消解上,中国特色的文明塑造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在信仰赤字的消解上,中国特色的文明塑造实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和平赤字的消解上,中国特色的文明塑造实践强调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鲜明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建构所拥有的文化自信的底气、开放包容的大气和守正创新的正气锐气,也深刻表征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塑造和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人类价值与世界意义。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文化建构的深化与拓展,21世纪的中国正更加坚定地展开其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步伐,正更加坚实地展现其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迈向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新境界的天下担当。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教授)




错误: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