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新时代作家需要更加深厚的修养
作者:齐雅丽 来源:文艺报 浏览次数:2478次 更新时间:2022-08-24

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新时代,作为精神产品创造者和社会文化引领者的广大作家,应该也必须切实提高自身修养,磨砺意志品质,升华精神境界,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修养,指人的综合素质,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是人在个体心灵深处经历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后所达成的境界。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任何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会真正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生实践活动的深入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

文学作为传达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审美的方式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陶冶情感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育人们的人文意识。探索个体和群体更协调、更合理、更理想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是文学的责任与使命。因此,作家一定要有自觉的人文意识,要在对人文精神的总体性观照和理性把握的基础上,以维护和促进个体及整个人类生存发展,关注人们的生活和生命的质量为基点,对现有的人类历史或文明进行客观而真实的审视和评判,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个作家应有的承担和使命。而文学艺术崇高的历史使命,就是弘扬人类的精神文明,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体现时代意识,揭示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讴歌真、善、美。

作为承担着崇高责任和重要使命的作家,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呢?第一是人品的修养。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思想情感为文艺创作的渊源,性情品格又为思想情感的型范,思想情感真纯则文艺华实相称,性情品格深厚则思想情感亦自真纯。从这个观点看,培养文品,在基础上下功夫,就必须培养人品,这是中国先儒的一致主张。第二是一般学识经验的修养。文学作品不单是作者人格的表现,也是一般人生世相的返照。培养人格是一套功夫,对于一般人生世相积蓄丰富而正确的学识经验又是另一套功夫。其中一要读书,二要持恒,三要有哲学的高瞻远瞩,四要实地观察体验。第三是文学本身的修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学的器具是语言文字,要真正认识语言文字,要有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这一问题看似很容易,因为一般人日常都在运用语言文字,但是实在极难,因为文学要用平常的语言文字产生不平常的效果。文学家对于语言文字的了解必须比一般人都要精确,然后运用自如。

中国的作家、文学家或者说文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深刻的历史使命感和悲天悯人的良知与觉悟,归结起来就是崇高的信仰和深厚的修养。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古代文人们一直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纵观历史长河中的文人墨客们,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表现了对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关注,或抒发自己对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甚至有的身处江湖之远,却心忧天下,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才有着流传千古的价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千古名句,正是古代文人群体思想修养的深刻写照和表露。真正的文学家,代表着社会的良知,承载着社会的希冀,享受着社会的尊敬。他们之所以每每被推至时代的浪尖、历史的潮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知识和智慧的载体与象征,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修养和作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文人的修养更多地表现在风骨和气节上。文人修养作为一种卓尔不群的道德品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因子和民族情结的重要载体。这些修养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培植,来自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对天下为公的坚守。

作为一个作家,需要具有一定的精神高度。真正的作家,不仅要有好作品,还必须在为人和为文方面具有高尚、真诚和独立不移的精神品格。作品格局的高下最终取决于作家自己的精神境界,心大笔才大,心正笔才正。作家不能放弃对自身境界的修炼,不能停止对自身品格的修养。在此基础上,在作品中融入自身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索,这是作家的责任。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牵连着文学与时代、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民族之间的深刻关系,凸显着作家的文化底蕴、思想格局和精神境界。以高昂的理想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感感染人是作家创作的社会责任。杰出的作家之所以为世人尊敬,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能世代流传,根本在于作家将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创作自觉地融入时代发展的大势之中,自觉地将个体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总书记还强调:“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讲话进一步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但在现实中,也有一些作家,在自身修养上还有较大的差距。有的作家欠缺政治理论修养,看问题分析问题往往站位不高;有的作家群众意识不强,没有从思想深处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甚至自觉是特殊人群、高人一等或精神贵族,看待百姓生活居高临下,不愿深入生活了解实际民情;有的作家过于看重自身利益,在文学评奖、评优选拔、项目资助、职称晋升、职务任用等许多方面,斤斤计较,眼光短浅,甚或从个人利益角度狭隘地看待问题,总是想无休止地得到或全方位地获得;个别人甚至在自己没有入选或入评时,采取一些超出原则的甚至是极端的言行,毫无道德底线,恶意中伤诋毁,突破法律底线;有的缺乏较为全面的知识素养,对待创作的态度不够严谨和虚心,由于本身的知识素养不足,加之在写作时态度草率,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仓促主观地进入写作实践,使得作品无力苍白或漏洞百出。有一个老作家针对此种现象写过一些文章,批评有些写作者不但缺乏专业知识更缺乏基本常识。的确,因为写作者没有门槛,有的本身的文学素养不足,虽然进入写作行列,也写出过一些作品,但文学底子较薄,语言文字功夫欠缺,导致作品的质量停滞不前或每况愈下。加之,不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锤炼提升,将文学创作当成急功近利的手段,结果只能与文学的本质越走越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凝结着人生与时代的经验智慧,富于文化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是一个民族的特殊表情,往往成为人们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的形象体现。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每到国家民族面临考验的重大关头,优秀作家总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家国情怀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始终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生活放在创作的首要位置,是现代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宝贵品质。我们欣喜地看到,从现代经典作家作品中,可以看到民族精神成长的轨迹,也同样能够从抗震救灾、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的现场,感受到当代中国作家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坚定自觉。这些都是广大作家们,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自觉地增强个人修养的成果显现。

2021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向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尤其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讲话指出:“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讲话进一步要求:“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总书记在讲话中通过四个“要”和四个“绝不能”提醒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谆谆教诲大家“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讲话中明确提出:“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因此,作家应以文立德,勇于承担时代、民族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能否以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的担当,与国家利益心心相印,同民族大义息息相通,是检验一个作家品格的试金石。基于此,广大作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加强锻炼,不断增进修养,不断取得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主要矛盾、发展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作家必须坚守精神追求、涵养道德操守,做一个思想纯粹、道德高尚、心灵坦白的人。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需要伟大的作家。新时代作家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政治思想修养、道德品质修养和文学知识修养。要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关注民生,心系人民群众,贴近时代生活,倾心倾情倾力写作,向文学事业交出无愧的作业,向历史发展交出合格的答卷。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