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浏览文章

凯旋的风采(外三篇)
作者:山东省 丁宝琦 来源:中国百家文化网 浏览次数:6567次 更新时间:2018-09-07

“丁老师……你有时说话大大咧咧,不注意为人师表,譬如在讲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时,竟补充了一个很丑陋的故事,用了一个常人难以启齿的词‘xxx’,它弄脏了圣洁的课堂,污染了我们空白的心灵,同学们厌烦得很。”

好严厉的批评啊!它摘自高才生肖秀月同学的作文《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它像无情的回马枪,狠狠地刺击着我的自尊心。我,45岁的男子汉,不禁簌簌泪下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我已经讲过十多遍了。“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每每讲到此处,我那自豪的潮水也“放纵奔流”,与作者的情感合拍共鸣,不能不把孩童时代听到的叔父们在朝鲜捉美国鬼子的故事也讲给一届一届的学生听。

叔父丁天才是侦查排长,经常奉命深入敌阵捉“活舌头”。漆黑的夜晚,风雪交加,零下30多度,叔父们匍匐到敌人阵地的前沿,剪断铁丝网,绕过敌岗哨,摸进敌地堡,一排冲锋枪,一阵肉搏战,几名美国鬼子便成了俘虏。俘虏兵受其上司的恐吓,以为做了俘虏,被带到志愿军阵地,将被挖心、抽筋、活剥皮,死活不跟着走。这时,任务完成与否只决定在几秒钟之内,一旦附近的敌人闻风赶来,将前功尽弃。经过多次壮烈的牺牲和失败,叔父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细麻绳捆住俘虏的生殖器,二人架,一人拖,很快就能带回“活舌头”。

这样捉回俘虏,大快人心!它是英雄的史诗,活捉的保障,凯旋的风采,壮美的乐章,。叔父因此荣立大功,被评为战斗模范,被选为军党委委员。他的光辉业绩是我们全家族的莫大光荣。可是在这堂课上,业绩被否定,光荣遭侮辱,我的自尊心怎能受得了?

“松骨峰战斗”写在课本里,讲在课堂上;它家喻户晓,流芳万古;难道同样是最可爱的人的叔父们捉美国鬼子的故事就弄脏了课堂?《红楼梦》不因有薛蟠的满口脏话描写而不成为最优秀的小说,雕塑《大卫》不因大卫的赤身裸体而不成为世界名作,《生理卫生》不因有生殖器的词和插图而不做中学课本,难道捉美国鬼子的故事因有生殖器一词就丑陋,就得石沉大海,不见天日吗?

“生殖器”一词是我反复推敲过的生理专用语,色彩不褒不贬;我用了它是讲述战斗故事,而不是宣扬黄色行为,有何“难以启齿的”?肖秀月同学啊,你15岁的妙龄,亭亭玉立,含苞欲放,自感一尘不染。然而你“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你凭空造作的“xxx",表象超凡脱俗,而实质不就是“生殖器”一词吗?你用它陈词抨击别人时,心灵不也在自我“污染”吗?你故弄什么玄虚?卖弄什么清高?

何必为自家的荣辱向一个小同学大动肝火?学生比你高明,还跟你求什么学?人家敞开心扉,直言自己的观点,正表明对你的信任和坦诚;她的心地是善良的,出发点是美好的,只不过是是非不分,丑恶不辨;更何况“厌烦得很”的并非她个人,而是“同学们”。——啊,“同学们”,一代接班人!他们对我讲了几十年的捉美国鬼子的故事开始质疑,对个别词语反应灵敏,大喊丑陋。祖国接班人的思想从他们这一代发生和平演变,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将怎样处理呢?

真难办啊!我坐卧不宁,苦苦地反省与思索,许多思绪麻团似地交缠在一起,即使废寝忘食地梳理,也仍然有些凌乱交叠——

日本历届首相都毫无例外地拜谒过靖国神社,西欧极右势力一有时机便叫嚣将法西斯纳粹死灰复燃,现在的美国政府正千方百计地寻找越战中失踪阵亡的士兵残骸。宿敌的子孙念念不忘他们的老祖宗,难道中国人的后代不应该记住自己的先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虎穴伏虎的英雄史诗吗?

松骨峰战斗是惨烈的,叔父们捉回活俘虏是威武的;扩大教材的知识面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并不是我的大大咧咧啊!

失败是成功之母,侦察兵捉“活舌头”的方法是牺牲了的战友的碧血所化,迸射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忠义之光,圣洁而壮丽,说它弄脏了课堂,那些牺牲了的英灵在异国的九泉之下还能安息吗?

不错,课堂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圣洁之地,但这圣洁之地不是上帝赐予现今祖国的花朵的,而是千百万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杀敌换来的,在圣洁之地讲圣洁的来源,怎么会把圣洁弄脏了呢?

不这样“丑陋”地捉回活舌头,无法知己知彼,制定不出正确的战斗方案,做不到扬长避短和攻其不备,在美军强大的炮火中,志愿军凭什么以弱胜强?

战斗是你死我活,生擒活拿更须残酷无情,只要是克敌制胜,任何手段都是震撼人心的壮美。

学生视凯旋的风采为丑陋的故事,是道德信仰的潜失,是爱憎情感的颠倒,是审美施教的欠缺,是和平演变的信号。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加强美育施教,划清美丑界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如此重任,仅凭语文课,能承负吗?

……



看望丁超老师

丁宝琦

七月一日,吃了早饭,我与发广、玉明、香兰四人坐上了东去的公共汽车,到20里之外的东庄头村,看望已经阔别了48年的小学班主任——丁超老师。

东北风习习地从窗外吹进来,使人颇感凉爽;天上乌云密布,可是甘霖是顽皮的孩童,越呼叫越不下来,令人非常焦急。天气长期干旱,大地急需雨水的滋润,路旁高高的白杨树上不时落下几片黄叶儿。这天意似乎了解人事,催促着我们的心情有兴奋,有遗憾,还有几分担心。我们闲聊着——

“事情真是不可思议:小时候与丁老师朝夕相处,可是一旦分离就再没见她一面,48年了啊,我们是不是不讲人情?”

“可不是!小学毕业,我们离了校,她也被调走。起初也不觉怎样。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想她了,尤其是这几年。”

“因为她是位好老师。想想吧,她让干的事,叮咛了一千遍,往往干不好。她禁止干的事,即使揪着耳朵嘱咐,而背地里却偏偏去试试。山羊猴,皮学生,真让她操碎了心。”

“丁老师细高挑,瓜子脸,是位窈窕淑女,可是她的性格作风却是彪悍男子汉的,果断而粗犷,凡事较真儿,认理不认人,说话嗷嗷的。”

“对对对,记得一天傍晚站放学路队,体育委员喊着‘立正’、‘向右看齐’等口令,排头大个子张大槌向四周一瞧,没看见丁老师在场,就大摇大摆地走进对面的露天厕所。突然间,丁老师出现了,她一个箭步冲进厕所,一把抓住大槌的衣后领,将解着裤腰带的张大槌倒拽出来。”

“哈哈哈!是有这么一回事。那时丁老师还讲了这么一段话:不是讲了一千遍了吗?站队,要服从体育委员的口令,这是培养同学们的军事素养。在部队,命令不打折扣,冲锋号一吹,所有的士兵必须冲锋,如果有不冲锋,甚至向后退者,指挥员有权当场枪毙他!张大槌,如果让你参军,你能成为一个好兵吗?”

“这些教诲在我们的心里已经深深扎下了根,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规定了我们健康成长,十分感谢她。”

“丁老师风风火火,什么工作都要好,工作越多越能显示出她的才干,她的工作就是她的名字:丁超,一定要超过别人。”

“可是命运偏偏捉弄人,硬是让她患上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据说她已经卧床十几年了,这么个女强人,让她怎么熬呀?”

“唉,天意不公啊!”

我们到了东庄头村。村是南北大街。在道东找到了村碑。村碑向东有一条小胡同,据说从西向东数第四家就是丁超老师的家。我们走上前,香兰便喊话了:“丁超老师在家吗?”

“在家!在家!”街门是敞开的,院子里一位70多岁的老汉正在浇花,他打量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你们是什么人?找丁超有何贵干?”

“我们是她的学生,特意来看望她。”

“噢,原来如此,快请进吧!”老汉领着我们穿过院子和堂屋,走进里间卧室,对着床上一个躺着的人说道:“老丁、老丁。快起来吧。好羡慕你呀!又有学生看你来了。”他走到床前,将那趟着的人慢慢扶起。看来,这就是我们的丁老师了。

“老师,您好?”我们四人在床前一字摆开,纷纷问道。

“好哇,好。——他更好!”丁老师用手指着床前的老汉说:“这是我的老伴,老韩,韩老师!我浑身痛疼,生活不能自理;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是他天天帮我穿衣、洗脸、吃饭,央求我与他作伴、相濡以沫,伺候得无微不至啊!我实在过意不去,否则,早就撇下他走人了。”

丁老师脸色憔悴,胳膊颤抖,手指弯曲着。但是说话依然干脆,又多了些幽默。看来,他的老伴一定性格温顺,善解人意。老两口的家庭生活,可能是女刚男柔,翁媪相媚,别有一番洞天了。

“丁来师,您还认识我们吗?”

丁老师瞪大了眼睛,把我们每个人上上下下都打量了一番,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认识,不认识,我老了,眼钝了,不中用了。”

丁老师的慨叹固然有理,但眼前的现实也确实是一道不好解的难题:48年前,我们嘴上没毛,童声奶气,活蹦乱跳;而现在,身高倍增,头染白霜,彬彬有礼;这样大的反差,不加点提示,恐怕让谁来认也很难。

“老师,我们都是神堂村人,您是我们小学的班主任。19607月,是您将我们送出校门,嘱咐我们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都要热爱工作,遵守纪律,勤奋努力,做一个对国家有较大贡献的人。”

丁老师又将眼睛一瞪,扭脸凝视了片刻,然后皱着眉头,眯缝着双眼,将我们的脸盘一个一个地重新端详起来……,突然眼光一亮,嘴角咧开,首先指着我说:“你,宝琦,一上台就忘台词的宝贝蛋儿;你是胆大包天的发广,啊呀!身材这么魁梧了,白发这么多了,但眼神依然那么诡秘;你,玉明,凡事爱独出心裁,与众不同;你是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香兰。”

丁老师一口气叫出了我们的名字,还如数家珍似地点出我们每个人的主要特点。

“她说的对吗?”旁听的老伴韩老师一本正经地问。

“对!”我们齐声回答。

“我就不服气了。”韩老师又向我们挤了挤眼睛说,“在我们家,你们丁老师的话句句是真理,如果有错误的话,那一定是韩某人的,必须再放到她的真理圈里去重新规范。嘿嘿,今天可好了,你们都在场,太阳不会从西出了!她刚才的一番言论,大家都听到了:‘能歌善舞、心灵手巧’——这的确是真理;‘独出心裁’,也算作真理吧;难道‘忘了台词儿’、‘胆大包天’,也叫真理?别人能接受吗?”

“怎么不能?谁像你那样死爱面子?我的学生都讲究实事求是。你们四人,不管是真理不真理,都举例证明一下,让他服气服气。” 丁老师胸有成竹。

“好,我先说,”我接过话茬,在自己的老师面前,回忆自己的过失,重温她的教诲,没有什么难为情的,反而感到是一种亲切,“全校将举行文艺汇演,老师选我表演说快板儿。排练时,丁老师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地嘱咐我一定把台词背熟。我口里答应,心里却嫌她唠叨:规定背诵的课文我能倒背如流,这押韵合辙的快板儿词还不是小菜一碟儿?出演了,走上台,我一边打竹板,一边说起来:‘竹板打,响连天,各位同志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说,讲讲党的总路线。’可能是我身材特别矮小,声音又特别宏亮吧,几句开场词儿竟然获得台下一片雷鸣般的掌声。我逆着声音望下去,只见人群黑压压一片,无数束眼光朝我脸上射过来。刹那间,我浑身发热,所有的毛孔统统打开,那些滚瓜烂熟的台词随着汗水统统蒸发到爪哇国去了,脑中是一片空白,停止了思维。后台人见状,马上提词,可是他们提示一句我就说一句,不提示我就打着竹板在原地打转转。下台后,丁老师指着我的鼻尖儿批评道:‘哎呀!你啊,我的小宝贝儿呀,人想让你露脸,你却不给人争气。怕见人吗?将来工作怎么办?能独挡一面吗?只能在高粱地里唱大戏?有什么用?嗯?”

嘿嘿嘿,”发广笑出了声,“小学时,我很顽皮。一天课外活动,我对京航、宝先两位同学说:‘今天晌午,在村东小水库,跟着大人们我游了两圈。’他俩不相信,还讽刺我吹大牛。我火人了,放学后,偷偷地硬拖着他俩去了村东水库,当面给他们表演了一番。第二天傍晚放了学,丁老师把我们三人留下,她一边批作业一边问:‘近几天有没有违犯学校纪律?想一想,等我批完了作业,都主动检查。’说实在的,那时候我们违反纪律的事,老师并不是件件都知道,这次又想以沉默顶过去,始终低头不语。老师批完作业,站起来说:‘我先解解手去,回来后非一个一个地给我交代不可!’老师走了,我对京航、宝先说:‘老师不是去解手,而是吃饭去了。我肚子饿得慌,咱们赶快跑了吧!’说完就领着他俩蹦过门槛,冲出学校,一溜烟地跑回各自的家。母亲端来饭菜,我刚吃了几口,突然街门哐地一声,我浑身一颤,一声又尖又急的声音接着又射进我家每个人的耳朵:‘发广在家吗?’”

“哈哈哈,又尖又急,恰如其分。”韩老师打起批语来了。

“哎哎哎,你先闭着嘴,急什么?还轮不到你评论,举例还没完呢。——玉明,该你了,拣典型的。”

玉明也不加思索地开了腔:“小时候,我喜动不喜静,在教室里坐不住,也是个淘气蛋。一次音乐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双手拍掌作节拍唱歌,我故意使劲地拍,震得屋顶响。老师火了:“玉明!你先给我出去吧!”——这正是我的目的。在校园里,我练习跳红星舞的各种步法。红星舞由五六十人表演,需要转换各种舞姿,变幻各种舞型,最后将一大圈红绸子扯出一个大五星。扯绸人必须动作敏捷,在人缝中准确穿梭,我扯得又快又准确。”

“是的,是的,”香兰插言了,“我校的红星舞参加全县的文艺汇演,获得最高的一等奖,那个大五星就是玉明扯出来的。玉明真棒!不愧是排练时反复对比挑选出来的第一扯绸人。——哎,再说说我吧,刚才老师夸我手巧,那倒不假,手工课上我制作的狮子滚绣球,到县里参加比赛,获得二等奖。至于说我心灵,这可是安慰了,一碰到算术题我就头疼,这不,他三人都考上了中学,我却落榜了。”

“香兰、香兰,”丁老师瞥了老伴一眼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咱不讲了,讲讲你们毕业后都干了些什么,有何本事?成绩怎样?”

香兰眼眉一挑,来了精神:“我回家务农,挑选了个男人,做了人家的老婆,他身壮如牛,从此过上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他外出下田,我在家编草辮儿,做花篓,剪窗花,画年画,织毛衣,忙刺绣,绣出了夫妻的恩爱,编出了家庭的富有。”

香兰爆豆似的一席话,讲者美滋滋,听者笑盈盈。

停顿片刻,我又作了些补充:“近几年,香兰家的家办工厂,规模几经扩大,生意红红火火,她家是我村第一纳税大户。她的儿子还被选为村长,带领全村一起致富。香兰教子有方啊!”

“看你说的,他不过心眼儿好罢了。”香兰有些不好意思了。

发广、玉明低着头,迟迟不语,我以为他俩还没打好腹稿,就干脆替他们说了吧:1963年春,国家在应届毕业生中征兵,我记得清清楚楚,发广和玉明商议:‘大志者,不做翩跹于房檐下的家雀,而应仗剑去国,叱咤风云,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玉明应声附和:‘正对,机会难得.’于是都报名参军了。玉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某部机要处做机要员,翻译无线电密码,知道国家的一些重要机密,那样的工作,真令人尊重。发广被派到军事要塞——长山列岛,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1965年,发广还主动申请到了越南战场,在密密的热带雨林,参加了与美国兵短兵相接的战斗。他二人都立了很多战功,提拔为军官。退役后,都转业到工商部门工作,都是忠于职守、严格执法的好干部。”

“哎呦呦,这两个淘气精,到底长破了任性,蜕去了顽皮,发育出正形儿,成为国家的优质人才。——你呢?”

我呀,平淡无奇,初中毕业后,读高中,上大学,最后继承您的衣钵,当了一名中学老师。”

“中学老师!好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有出息。——哎,我说韩老师,你发什么呆啊?轮到你说话了,你回答,50年代的这批学生,我教的这些比你教的那些是不是又强?”

韩老师正静静地听呢,经她一问,脸上敛出些严肃,他看看丁老师,又望望我们,渐渐地笑容可掬,一字一点头:“嗯,强,强,是强。”

“在真理面前,你服不服气?”

“服气,服气。”

“扑哧!”“噗哧!”大家纷纷笑了。一笑韩老师憨厚可亲;二笑丁老师机敏过人,在“不经意”中为韩老师策划了一个失败的席位,在最适当的时候逼迫韩老师乖乖就范。二老一会儿相媚,一会儿相戏,为退休后的平静生活,不断激荡出一串串动人的涟漪,美趣融融。它是建立在二人真挚的情爱和深深的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房间里明亮起来了,窗外是火辣辣的阳光。香兰说道:“老师,您家院子里鲜花盛开,万紫千红,真漂亮!一看到鲜花我就高兴,一高兴我就想唱歌。”

“那就唱呗!唱上个世纪50年代的,大家一起唱,都会。”韩老师又当导演了。

香兰想了一想,清清嗓子,领起了《在老师身边》的旋律,你听——

“只从踏进学校的大门,我们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从一个爱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少年。虽然离开了妈妈的怀抱,红领巾却怀抱着我们的双肩,这一点一滴的进步,花费了老师多少的血汗……”

儿童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歌词直抒胸臆。我渐渐置身于歌词描绘的意境之中,迅速找到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教室里,聚精会神,听丁老师抑扬顿挫地讲解河水流速对轮船航速的影响。

操场上,生龙活虎,在丁老师的口哨声中和手势的裁判下进行着篮球比赛。

田野里,勤工俭学,丁老师绾着裤腿,带领我们复收地瓜和花生。

海滩边,义务植树,丁老师撸着胳膊,指导我们栽下了防风林的幼苗。

办工桌前,立正低头,向丁老师反省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与发生过摩擦的同学重新握紧红润的手。……

童心稚嫩浪漫,童事春花斑斓,童师呕心沥血,童秋桃李满天。丁老师任教的小学生活,仿佛时空浓缩,弹指一瞬,就在今天。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美感

丁宝琦

     年头月尽,一总结教学工作,有些老师老爱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去比喻。这个比喻是老生常谈 ,表达了老师的竭尽奉献;粗粗听来,似乎很恰切,但细细品味,却不尽然。毋庸置疑,教学工作是崇高的,老师的奉献是甘心的;但崇高加甘心,其表达的情调理应美感充盈,可你为什么选择“死”呀、“泪”呀的凄切字眼,令人隐隐心酸呢?再说了,在目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里,两个文明建设卓有成效,人们生活进入小康,特别是“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又为老师们尽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个人尽其才的国度里,广大老师的教学工作难道不是天天浸润着丰富多彩而又无穷无尽的美感吗?这些美感难道不值得认真总结和尽情展示吗?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在此,让我随便以自己的一些真情体验,展示一下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吧。

一,体育功底的妙趣。“自从跟着丁老师参加体育活动后,我越来越爱上语文课了。”学生张晓文的这句话很典型,代表了一些学生的心声。我虽然是语文老师但对体育活动也有广泛的爱好,并在一些项目上有“两下子”,颇具功底;这让一些学生见了格外眼红,他们纷纷向往靠拢拜我为师,跟我学技。我也自以为能,当仁不让。篮球场内,我帮他们运、切、传、投,练习攻防演变;单双杠上,言传身教,做好示范指点;饭后课余,武术的套路,擒拿的招式,鸡毛毽子的缤纷踢法,无不做得有板有眼,赢得一些学生的三尺垂涎。良好的体育功底,使我在学生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而这种威望,竟使一些学生鬼使神差地喜欢我的语文课了。语文和体育,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而爱屋及乌,又实则人之常情;加以因势利导,岂不是一种因材施教?秒啊!体育功底的神通。

二,音乐艺术的陶醉。语文知识主要是由一篇篇独立的文章组成的,其体系不及数理化知识那样环环相扣,对颇有好奇心的中学生形成不了强大持久的吸引力。而另一方面,当代中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家庭的欢乐,同学间的交往,对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分了心。针对这种情况,在语文课上唱一支与本堂知识密切相关的动听的歌,那感人的歌声就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听课的兴趣。例如,我通过唱长征组歌的《过雪山草地》激发学生归纳《草地晚餐》的主题思想,通过唱《歌唱井冈山》介绍课文《潘虎》的时代背景。在升学前的紧张复习中,我甚至带来二胡、笛子和风琴,吹拉弹唱,美其名曰:《语文老师的音乐课》。演唱完了,再以此让学生作文,题材不拘。结果学生和写作的热情都很高涨。他们说:“老师,欣赏着您的演唱,我们消除了复习的紧张和疲劳,仿佛回归了自然,真比考个高分还高兴。”“一看课程表,又是语文课,我们便早早地坐到位子上,拍着巴掌,盼望您早来上课,再唱支新歌。”在语文课上唱歌,,已形成了我独特的讲课艺术和方法,正是凭着它的魅力,我牢牢地竖立着同学们所喜欢的讲课形象,充分发挥了自己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广泛地搜集古今中外的明歌名曲,不断提高自己吹拉弹唱的水平,恰到好处地在语文课上加点儿音乐点缀,已是我平日语文备课中兴致盎然的孜孜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醉啊!音乐艺术的魅力。

,以身作则的甜美。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要达到此目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在听、说、读、写上,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而决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三十年来,我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从不搞半点的虚伪和骄傲,从而赢得了同学们的衷心尊敬,顺利地完成了进行任务。例如在书写方面,无论在讲台上的板书,还是作业本上的批语,总是笔画工整,一丝不苟。在写作教学方面,每学期总要下水作文三次以上,一则体验学生的写作甘苦,二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尤其使我乐不可支的,还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课文,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朱自清的《春》等,我都能抑扬顿挫地背诵下来。而对要求学生背诵下来的古文精品,则在“快”字上下功夫,其速度敢与体育播音员和相声演员的绕口令相媲美,例如背《岳阳楼记》仅用45秒,背《捕蛇者说》不到1分钟,背《出师表》在1分30秒之内。每当我背诵完毕,同学们总是惊讶、称羡,纷纷模仿我的腔调,赶超我的速度。此时此刻,满屋琅琅声,一章交响曲,一股融融的惬意便会生于心头,爬上眉头。此情此景,是诗是画,示范不停,其势常盛。美啊!以身作则的效能。

  


思 源

丁宝琦

一收到学生的来信,我便会想起赵老师。

1966年秋,升入高三,由大名鼎鼎的赵凤阁老师任教语文课。几节课听下来,同学们纷纷议论:“名不虚传,课讲得特别好!”——他们在盲目崇拜吧?我怎么没有同感呢?老实说,这个老头儿,除了他瘦小的身材和土里土气的外地口音让我新鲜了一阵儿,其他的“特别”就再也感觉不出来了,至于要下个“好”的评价,我那冷静的头脑是难以情愿的。于是语文课上我行我素:面向老师,不动声色,两眼呆滞,任凭耳旁讲课声琅琅回荡,而心中解数学方程却别有一番趣味。  

赵老师的第一节作文评讲课。他先评点了几篇优秀作文,接着便读了我那篇袖珍货,然后捏着其中一页作文纸,上下抖动着作文簿,说:“大家看,一页纸,300字,两节课写的,高三的学生,可怜啊!”“哈哈哈……”全堂哄笑。这时,我的“特别”可就感觉出来了:头脑木然,浑身冒汗,无所措手足。三言两语,竟使我失去常态,好大的能量啊!

课外活动,赵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你数理化出类拔萃,可对语文的学习怎么如此差劲?”

“这——我——老师,我从小没有语文天赋,不可造就。”我羞涩地低着头。

“什么?不可造就?还是从小?说具体些。”

“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让我和另一名优等生进行学习比赛。先比算术,我胜了;再比语文,我败了。比赛的方法是我们俩在规定的时间里同时阅读几篇生课文,然后听写,人家全对了,而我却有不少的字不会写。老师说我没有语文天赋,我心服口服。”

“哦,原来如此。那你就该破罐子破摔,听课开小差,作文不专心呀?”

“……”我无言以对。

“好了,不谈语文了。那你算术为何胜他一筹?”

“我家开饭店,从小在店里玩,经常听大人们算账,我也学会了。那几道算术题,很容易,我早就会算了。”一提到算术,我全身的神经都兴奋,有一股难以压抑的自豪。

“这就对了。可是你是否冷静地想过,你不会写的那些字,那位同学也早已会写了。”

“这——,这不可能吧。”

“那是一定的。”赵老师的语气斩钉截铁,“饭,不是最后一口吃饱的;能力,是逐渐培养的。——算了,不评他了,还是说说你吧:其实你很有语文天赋,这天赋只不过被你自卑的心理压制住罢了。看看你这次作文吧,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可惜用词不当,忽略必要的细节。只要你树立起信心,培养好学习语文的兴趣,假以时日,其成绩会很可观的。”

“真的吗?”听到我的语文也有出息,十二年来还是第一次,我难免有些疑惑。

“真的,甚至大有可为,关键是打掉自卑,建立自信。”赵老师的双眼紧紧盯着我的双眼,我只觉得有两股灼灼的光束从他浓浓的剑眉下射出,穿透我的双眼,刺激着大脑神经,不能不继续聆听他的开导:“要记住,‘凡事在一诚字,诚则专,专则巧,巧之能得,持久不息,就会登峰造极,夺天地造化之功’。你没有自信,是因为你缺少诚信,没有欢心,不能专心,失去恒心。为了使你获得‘四心’,今天我教你一法,你可试试看:每天读一次报刊杂志,每次20分钟左右;不过一定要把自觉好的词语摘录下来,——记住,千万把自觉好的词语摘录下来!能做到吗?”

“没问题。”口里挺干脆,心中仍嘀咕:我哪天不读报纸呢?再加点儿摘录就能提高语文水平吗?——也好,改一改一目十行的习惯,再练一练写字吧。于是我按赵老师所教的方法做了。几个周后的作文课,老师出的题目是《读报有感》,看着题目,我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其大意是读了新闻“陈家全10秒钟平男子百米世界纪录”很受启发,人不能被客观状况束缚住手脚。中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及欧美人,但是陈家全凭着刻苦锻炼赶上了世界水平,说明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中国人只要不怕邪,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国的事情就能办好;我如果具有敢争第一的信心,凭着主观刻苦努力,我的作文水平也会直线上升。没想到这篇作文又被赵老师在作文评讲课上读了,并称赞为是这次作文中的最好文章。

萎缩的枝头绽出了新芽,我喜形于色。课外活动,赵老师又找我个别指导了:“你在立意选材、学以致用方面做得很完美,作文进步神速,也出乎我的意外,可喜可贺。但这只能算作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不能头脑发热。你毕竟基础太差,用词还是不当,是词汇不多所致;语法、修辞的造诣仍然较低,远远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再说,如果出别的题目,你也有作为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也不能靠几天的功夫。以后,天天读报刊杂志可不能半途而废啊!写读书笔记要诚信不止啊!除了作摘录,再经常写写读后感吧!”

“心病终需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赵老师的中肯分析和谆谆教诲,使我的认识豁然上升了一个新境界,一下子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他是位精通医道的心理医生,才教我几天便敏感觉察了我顽疾的表征,准确诊清了深藏的病根,极快地查出了致病的原因。然后对症配制了标本兼治的“诚”“信”“心药”,特地教给了读写平衡、学以致用的特效方法,果断采用了直言不讳、褒贬统一的指导手段,终于彻底化解了淤积于我心头已12年之久的心理障碍——自卑。从此,我逐渐养成了读报必写笔记的习惯,在学校的黑板报上经常发表文章。课堂上听着赵老师把书本知识和报刊上的东西相联系,我也“感觉特别好”。对赵老师,我由衷地“崇拜”,填报了他为我挑选的全国著名的理科学府。高考在即,前程灿烂,我成竹在胸,踌躇满志。可谁能料到,史无前例的浩劫横扫全国,我怀着一肚子无奈,悻悻回到农村。

世界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美国的航天飞机和苏联的巡航导弹已把竞争的范围扩充到地球的外层空间;而在中国的广阔大地上,“知识越多越反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四大发明”的国度倒退到原始状态。没法子,我只能强颜欢笑,乖乖地接受“再教育”:手拿锄头和䦆头,天天修理着地球。啊!青春,美妙的年华,珍贵的时光!难道只能在粗糙的木头柄上消耗吗?不,绝不能!钻研数理化是没有条件了,但学习语文却又办法!赵老师不是说我在语文上也大有作为吗?我何不学习语文去!白天,地头田埂,选择《毛泽东选集》、《反杜林论》等一些马列著作,手捧口读,孜孜不倦;夜晚,桌前灯旁,博览《唐诗三百首》、《三国演义》之类的文艺群书,情起笔写,津津有味。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度过了12个春秋,我终有所得。不过这所得并非是“夺天地造化之功”,而是彻底改造了自身的文化素养,197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大学的中文系。

几十年来,我站在中学语文课的讲台上,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每当逢年过节,都会收到已毕业的学生的贺信,其中不乏我曾现身说法教好了的语文学习的后进生。他们的祝福使我欣慰,他们的业绩尤令人兴奋——我一生也事业有成啊!这时我会不自觉地饮水思源:我今生的造化,难道不是昨天赵老师的点化吗?恩师难忘啊!看,赵老师的形象从我脑海深处历历浮出了:他身材瘦瘦;剑眉浓浓;目光灼灼;教诲谆谆:“凡事在一诚字,诚则专,专则巧,巧之能得,持久不息,就会登峰造极,夺天地造化之功。”——嗯,赵老师育人有方,侃侃而谈,其腔调可惜不是普通话,他将“诚”字拖了个弯儿,念作第三声,你听:“诚——”,啊!“诚”字,这段谆谆教诲的“龙头”,不正是今天我国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吗?50多年前赵老师就教我把它作为学好语文的箴言,我越发感到赵老师的伟大了!啊,赵老师,您在哪里?身体可健康?这段溶解我血液中,浸渍我思想行为的箴言,是你的经验总结,还是引之古人的格言?如果是经验,你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如果是格言,它又出自何代何人为何事写的何文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