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秉胜,男,汉族,江西省进贤县人,1936年2月生,幼时念过近六年私塾。1947年7月毕业于南昌市国民中心小学。1955年7月毕业于江西省立樟树农校农作物栽培专业。后分在都昌县农技站工作,1983年底调回进贤县农业局工作,1987年评上中级农艺师,先后在农业基层蹲点工作长达20余年之久,1996年退休。1996年5月我写的《沼液在农业上的应用》一文被四川省成都评上“全国优秀科技论文奖”,此文刊登在《江西农业科技》1996年9月刊物上。2005年开始学写顺口溜短诗,2007年中共进贤县委宣传部举办全县“廉政短信”有奖征文比赛,我以“当好官夫人”10行短诗荣获全县二等奖,后又经过修改补充于2009年首次参加北京“祖国好”华语全国文学艺术征文比赛,又获得一等奖。此后多次参与《东方美》、《中华颂》、《时代颂歌》等诗歌征文均获好评。详细
综合展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展厅 >> 综合展厅 >> 浏览文章

传说中的太子庙奇联
作者:傅秉胜 来源:中国百家文化网 浏览次数:3100次 更新时间:2017-06-14

回忆童年在农村读私塾时,老先生结合布置课外作业,向学童贯输有关“做对子”的技巧知识时,附带讲了一个本县流传很广的真实性故事,说的是在县境范围内具有三十余万平方水面的军山湖源头附近曾有一个太子庙。此庙修建于何年代,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太子,未见文字记载。很可惜,随着年代的疏远,现已无法考证。听说由于知名度不高,建庙后不久,渐渐被人淡忘,难免“门庭冷落车马稀”。好在本地有个满腹经纶的文人学士主动为太子庙撰了一幅奇特的妙联张贴庙门前,居然轰动一时,引来南来北往的过往游客纷纷慕名走访欣赏。临近的善男信女也邀伴聚众川流不息进庙焚香礼拜,香火极盛,一时传为佳话。此联究竟有何奇特处?只见老先生把上下联各十个字的楹联在黑板上写了出来。

上联“太子庙朝朝朝朝朝朝应”下联为“军湖水长长长长长长流”。

老先生接上说下去:你看上联的十个字就有六个连用的“朝”字并列,下联又同样用六个“长”字连用来对仗。奇就奇在这副对联借用了古汉语中,有些字允许同一个字可用两个不同的读音来表达情景、或叙事、抒情、构建优秀新诗文。不具备古汉语的基础知识,莫说解释不清,连句子也分断不开。在未解读之前,让我先把上下联各点断成三个小分句:

太子庙,朝朝,朝朝应,

军湖水,长长,长长流。

句子分好后,接上逐句解读,先分解上联的三个分句。

上联的第一个分句太子庙好理解,原句不变动,第二句朝朝朝三字,在前一二两个朝字下面作两个圆圈表示两个“朝”字共读一个“昭”字音,两个朝字连用表明两个紧联的“朝朝”实际上是读“朝朝暮暮”的朝“昭”字音;但第三个朝字  不能读“昭”字音了,而应改读成潮涨的“潮”字音,或“朝拜”的潮字音;第三分句“朝朝应”朝下有“· ”    读“昭”,朝下“  ”符号,读朝拜的“潮”,第三个又读“昭”字音了,如此整个上联便读解成:

“太子庙,朝朝,朝朝应”

下联按上联的同一个模式分解。同样军湖水,原名不动,长长,长长流。

二句的前两个长上连用读“长短的长,或长流水的长”字音;但第三个长字应变更读音“增长的长,即涨水的涨”字音;三分句的三个长字,前一个长字读“长短的长”字音,第二个长字又是读“涨水的涨”,第三个又是读“长流水的长”字音了,整个下联便读成:

“军湖水,长长,长长流”

 

附记:

近来读《第三届“军山湖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想到庙联的军湖水,联想到军湖诗仅一字的差异,便借用太子庙联原作的成功模式来个移花接木,并在上下联各添一字,即:上联在“应”字后加一个“验”字,下联在“流”字后加一个“芳”字,整个上下联模仿作成《第三届“军山湖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楹联一幅如下:

太子庙,朝朝,朝朝应验,

军湖诗,长长,长长流芳。